【退休人生】大埔地膽創立Facebook舊照片群組 傳承區內珍貴歷史勾起街坊回憶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2/01/10 18:05

分享:

分享:

Facebook群組「大埔老照片」版主朱森,是一位退休人士,留存對大埔的回憶,與大眾分享對大埔的感情。

城市發展不等人,舊物一一隨時間而消逝,昔日的地標、大廈、老店等,不是結業就是拆卸,要保留珍貴的記憶及歷史,就要靠人力一點一滴去保存。Facebook群組「大埔老照片」版主朱森,是一位退休人士,留存對大埔的回憶,與大眾分享對大埔的感情。

近年不少老店隨年月逐一消失令人惋惜,有時在網上看到一些老舊相片,也令港人相當懷緬。一生居於大埔的朱森,約7、8年前在Facebook創立了「大埔老照片」群組,將自己一些古老的舊相公諸於世,給予一個平台讓街坊可以討論及分享,讓大埔的珍貴歷史得以流傳下去。

朱森與大埔水圍村長鄧葉發份屬兒時好友,對村內瞭如指掌。(湯致遠攝)

見證大埔區內變化

朱森由爺爺一代已居住於大埔,由出生至今從未離開,小時候他的家位於大埔水圍村附近,現在已改建成豪宅。他說起今天的太和港鐵站,昔日全是農田及河道,這區已發展得面目全非,難得他仍對附近一事一物記憶猶新,更為記者帶路,參觀他故居舊址、兒時母校及球場,以及仍然營運的舊式士多,滿滿是他的兒時回憶。

他娓娓道來歷史:「這兒舊稱大埔頭圍,後來因為建設九廣鐵路及大埔公路將之分隔,變成了大埔頭村及老圍兩個地方,因為有護城河及水塘,因此改稱水圍。我不是住在圍村內,但不時過來玩,村內原本有很多棵樟樹,小朋友最喜歡撿拾掉下來的樟子拿去賣,後來大部分已被斬掉,現在只剩下數棵。」

十多歲左右朱森已在農場幫忙,直到現在。(相片來源:被訪者提供)

由農夫轉至文職

原來這一帶曾是栽種桃花的農地,朱森的爺爺在此開設農場,種梅花及四季桔做批發,父親和他由細到大就在農場幫忙。「以前一到農曆新年就有很多人來買年花,非常熱鬧壯觀。我在1975年畢業後,就做全職農夫打理農場,直至到1984年政府收地,農田搬到林村,我就居於廣福邨,直至90年左右投身職場。」

朱森最早期入行做印刷及美術設計,又試過畫畫維生,在天星碼頭賣畫給外國旅客。後來他進了蔬菜統營處的總務部,做了廿年至退休。「最初我做核貨員,要核對蔬菜的資料,之後做總務部就要負責各類型工作,見證着由傳統的手寫『蘿咭』到電腦條碼,後來升職成主管。」

初時在天星碼頭為旅客寫字作畫。(相片來源:被訪者提供)

當初突然接手部門,工作壓力甚大,在年尾又要兼顧農場的年花生意,最繁忙時期還要請假幫手,但朱森做事盡責認真,也能勝任,甚得上司重用。後來工作漸漸上了軌道,退休前較為穩定輕鬆,亦有更多時間,於是創立「大埔老照片」群組,直到60歲時就正式退休。

退休後做義工

朱森退休並沒有感到失落,笑稱自己很易滿足:「人的生命很短暫,退休後真的不知可活到幾多年,不如趁自己健健康康,多點外出,做多點事,身體也好一點。像我爸爸一樣,由15歲來香港工作到85歲,仍然維持同一生活模式,一早起身飲茶、落田種植,你叫他去公園閒坐,更加不習慣。」

他在剛退休時,參加了綠匯學苑的導賞員課程成為義工,介紹這棟前身是舊大埔警署的活化建築。他笑稱所知道的歷史比課程資料更多:「不過為免喧賓奪主,有時有訪客問到,才會偷偷地說一些冷知識及有趣故事。」他對書法及詩詞創作也有興趣,寫得一手好字,退休後一年,也在大埔社區中心義務教書法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熱愛拍攝開設群組

開設群組,緣由是年輕時叔父借了一部賓得相機給他,萌生起對攝影的熱情。他最喜歡拍攝大埔各種事物及風景,由父親的車子、農田及母校都成為鏡頭拍攝對象,甚至懂得自己用腳架自拍。相機質素佳,相片保存至現在仍然清晰,因此他儲起大量珍貴的舊相片,之後在大埔群組分享,反應很好,後來就成立了「大埔老照片」。

群組由最初千多人至今有過萬名網友,除了在群組中勾起回憶往事,已搬離此區或移民外地的港人也能從中懷緬,最重要是不少網友可尋回失聯的朋友。「當中很多相認的故事,包括同是居住這區的鄰居等,極為難得。最令我印象深刻是獲得網友一張松園仙館的舊照,是五六十年代像荔園的遊樂場,相當珍貴。」

當網絡版主不容易

網絡世界24小時運作,要管理一個群組並不簡單。朱森堅持每晚發文,還要收集網友傳給他的相片,有時一來就有數百張!他要逐一篩選、執相、加水印,還要花時間剪報,熟讀大埔資料,了解那個年代的事,希望相片連同有意思的解說註釋,不想內容太過空洞無物。「我自覺有份使命,有些網上資料未必準確,地區及年份有爭議性,因此希望盡自己能力去考證fact check。」

舊相片記錄了他以前的家及農場,範圍廣闊。(相片來源:被訪者提供)

以前大埔的網上相片不多,只靠他自己的私人珍藏,有了「大埔老照片」後,網友都紛紛向他提供舊相。他亦進軍YouTube,做了一個舊照片回顧影片,一輯60張,現在做了十多輯,讓一些老人家、不諳Facebook的人都能輕易看到。另外他與弟弟更在大埔地區報《大報》撰寫文章,為居民細說區內歷史。

現在科技發達,影相拍片唾手可得,反而不及昔日的照片珍貴。朱森說:「網友特別愛看舊照片,尤其可看到區內的新舊對比及轉變,讓人勾起很多回憶。如已清拆的白橋仔,村民不是搬走了就是移居外國,有了這個平台,就可以讓眾人分享及引起討論,也是我做這個群組的初衷。」

記者:張頌婷